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( 转)性能测试--地铁模型分析
阅读量:5162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3

本文共 135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
地铁模型分析

  和绝大部分人一样,小白每天都要乘坐地铁上下班,那么就拿地铁来分析,再次深刻理解下性能。早上乘坐地铁上班,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地铁1、5、10、13号线等,人多得简直没法形容!为了方便理解分析,先做如下假设。

  • 某地铁站进站只有3个刷卡机。
  • 人少的情况下,每位乘客很快就可以刷卡进站,假设进站需要1s。
  • 乘客耐心有限,如果等待超过30min,就会暴躁、唠叨,甚至选择放弃。

按照上述的假设,最初会出现如下的场景。

  • 场景一:只有1名乘客进站时,这名乘客可以在1s的时间内完成进站,且只利用了一台刷卡机,剩余2台等待着。
  • 场景二:只有2名乘客进站时,2名乘客仍都可以在1s的时间内完成进站,且利用了2台刷卡机,剩余1台等待着。
  • 场景三:只有3名乘客进站时,3名乘客还能在1s的时间内完成进站,且利用了3台刷卡机,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
  想到这里,小白越来越觉得有意思了,原来技术与生活这么息息相关,真的可以快乐学习哦。随着上班高峰的到来,乘客也越来越多,新的场景也慢慢出现了。

  • 场景四:A、B、C三名乘客进站,同时D、E、F乘客也要进站,因为A、B、C先到,所以D、E、F乘客需要排队,等A、B、C三名乘客进站完成后才行。那么,A、B、C乘客进站时间为1s,而D、E、F乘客必须等待1s,所以他们3位在进站的时间是2s。

通过上面这个场景可以发现,每秒能使3名乘客进站,第1s是A、B、C,第2s是D、E、F,但是对于乘客D、E、F来说,“响应时间”延长了。

  • 场景五:假设这次进站一次来了9名乘客,根据上面的场景,不难推断出,这9名乘客中有3名的“响应时间”为1s,有3名的“响应时间”为2s(等待1s+进站1s),还有3名的“响应时间”为3s(等待2s+进站1s)。
  • 场景六:假设这次进站一次来了10名乘客,根据上面的推算,必然存在1名乘客的“响应时间”为4s,如果随着大量的人流涌入进站,可想而知就会达到乘客的忍耐极限。
  • 场景七:如果地铁正好在火车站,例如,著名的北京西站、北京站。每名乘客都拿着大小不同的包,有的乘客拿的包太大导致卡在刷卡机那(堵塞),这样每名乘客的进站时间就会又不一样。

  小白突然想到,貌似很多地铁进站的刷卡机有加宽的和正常宽度的两种类型,那么拿大包的乘客可以通过加宽的刷卡机快速进站(增加带宽),这样就能避免场景七中的现象。

  • 场景八:进站的乘客越来越多,3台刷卡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,于是为了减少人流的积压,需要再多开几个刷卡机,增加进站的人流与速度(提升TPS、增大连接数)。
  • 场景九:终于到了上班高峰时间了,乘客数量上升太快,现有的进站措施已经无法满足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、拥挤,情况越来越糟。单单增加刷卡机已经不行了,此时的乘客就相当于“请求”,乘客不是在地铁进站排队,就是在站台排队等车,已经造成严重的“堵塞”,那么增加发车频率(加快应用、数据库的处理速度)、增加车厢数量(增加内存、增大吞吐量)、增加线路(增加服务的线程)、限流、分流等多种措施便应需而生。

  分析到这里,小白可以熟练地把性能指标与场景结合运用起来了,初步学习成果还是不错的。

 

 

原文: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puresoul/p/5458734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使用JMeter代理录制app测试脚本
查看>>
MVC 未启用角色管理功能
查看>>
Linq to Object实现分页获取数据
查看>>
mac常用系统命令
查看>>
第42章:MongoDB-集群--Sharding(分片)--单机的搭建
查看>>
2016/11/14
查看>>
异步执行js脚本——防止阻塞
查看>>
利用Excel导出sql语句
查看>>
配置懒人框架——Android annotation
查看>>
伪分布模式安装hadoop
查看>>
oracle 051学习笔记
查看>>
Leanote 二进制版详细安装教程 Windows
查看>>
用 ROS 做内网DNS服务器
查看>>
算法 - 求和为n的连续正整数序列(C++)
查看>>
这些哭笑不得的情景,每一个程序猿都可能面对
查看>>
APUE学习笔记——10.15 sigsetjmp和siglongjmp
查看>>
Codeforces 455B A Lot of Games(字典树+博弈)
查看>>
经验19--C#大事
查看>>
基于Visual Studio .NET2015的单元测试 OpenCover
查看>>
浙江大学PAT上机题解析之2-06. 数列求和
查看>>